達人部落

blog

大象、花豹、羚羊陪你在草原上喝咖啡


說到「肯亞」,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非洲大草原、壯觀的動物大遷徙,這些都是肯亞的經典印象。不過,愛喝咖啡的我,第一個想到的則是那香醇濃郁的肯亞咖啡。肯亞是東非最大的咖啡豆產區,也是精品咖啡的重要代表,甚至連全球知名的星巴克都特別販售肯亞咖啡豆。

肯亞約有600萬人從事咖啡產業,主要分為莊園經營與小農自種自銷兩種模式。咖啡多種植於肯亞山和阿貝達山(Aberdare)地區,海拔介於1300至2100公尺之間。這些地區位於赤道附近,氣溫穩定在攝氏15至27度,正是咖啡豆生長的最佳環境,讓肯亞咖啡豆具備獨特的輕柔口感和明顯的柑橘、烏梅香氣。

 

夏天的時候,不妨試試用肯亞咖啡搭配檸檬、奇異果、蘋果等微酸甜的水果,調製成別具一格的水果咖啡冰飲,絕對讓你留下難忘的滋味!小編超級推薦這款夏日清涼飲品,肯亞咖啡帶來的香氣與水果的酸甜完美結合,是炎熱夏天裡的絕佳享受。

肯亞咖啡產區與咖啡品種特色

肯亞擁有多個著名的咖啡產區,這些產區因海拔高度較高、降雨量穩定且土壤肥沃,形成了獨特的咖啡生長環境。各個產區氣候條件與土壤結構的差異,使得咖啡風味各具特色,層次細膩豐富。

典型的肯亞咖啡產區包括肯亞山(Mount Kenya)、阿貝達山(Aberdare Range)和奈洛比高地(Nairobi Highlands)等。這些地區的咖啡樹多種植於1300至2100公尺的高海拔,得以產出香氣濃郁、酸味明亮且餘韻悠長的精品咖啡。


肯亞咖啡豆的分級方式

肯亞咖啡豆的分級制度根據豆子的大小、形狀和品質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 AA、AB、C:這些等級主要代表咖啡豆的大小,其中AA是最大顆且品質最優良的咖啡豆,AB則稍小,C為較小顆的豆子。

  • PB(Peaberry,圓豆):PB咖啡豆是咖啡果實中只長出一顆圓形豆子,較為稀有,風味集中且層次分明。

  • E(Elephant Bean,象豆):顧名思義,這是非常大顆的咖啡豆,體積遠大於一般豆子,風味較濃郁。

  • TT(Twist Bean,低密度豆):TT等級的咖啡豆密度較低,品質相對較差,多用於低價位咖啡豆。

這套分級標準幫助生產者與買家準確評估咖啡豆的品質,保障肯亞咖啡在國際市場的優良口碑。

 

肯亞憑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嚴格的分級體系,生產出風味獨特且品質卓越的咖啡。無論是頂級的AA豆還是珍稀的圓豆PB,都是咖啡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珍品。這種多樣化的分級制度,也讓肯亞咖啡在全球精品咖啡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

肯亞咖啡一年收成兩次,分別集中在春末至夏初與秋末至冬初兩個時段。第一次收成一般發生於4月至6月之間,有時會延續至7月;第二次收成則在10月至12月,偶爾會持續到隔年1月。每一季的收成時間會因產區位置、當年氣候變化以及農園的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這使得確切的開始與結束日期具有一定的彈性。

 

由於肯亞咖啡的雙季收成特性,咖啡農全年皆忙碌於採摘、分類與處理工作,確保咖啡豆品質穩定並達到出口標準。這種持續的生產節奏,也反映出肯亞咖啡產業高度的專業化與組織化,讓肯亞咖啡能持續在國際市場保持優勢。

肯亞咖啡的水洗與日曬處理法比較

咖啡的處理方式對最終風味有關鍵影響,而肯亞咖啡主要以水洗處理法為主,但部分地區仍使用日曬處理法。謹慎控制處理程序,不僅能確保咖啡品質,也讓風味更穩定。


水洗處理法(Wet Processing)

在肯亞,咖啡果實成熟後,農民會定期將採摘的咖啡果送至合作社。合作社會先將果肉去除,只留下包覆著咖啡豆的黏液層。接著,咖啡豆會被放入水槽中進行72小時的發酵,這個過程有助於分解黏液,清除多餘的果膠。

發酵完成後,咖啡豆會被徹底清洗,然後鋪開在日光下乾燥,直到水分降低至約12%。由於是批量處理,水洗法有助於保持風味的一致性與穩定性,使肯亞咖啡展現出清爽明亮的酸質與純淨的口感。


日曬處理法(Dry Processing)

日曬處理法則是將完整的咖啡果實攤曬在太陽下,讓果肉與豆子一同自然乾燥。這種方法較為傳統且簡單,但在肯亞主要用於品質較低或未完全成熟的咖啡豆。

由於果肉長時間與咖啡豆接觸,日曬處理的咖啡往往帶有更濃郁的果香和甜味,但同時風味較不穩定,可能帶有雜味或發酵味,整體品質難以與水洗咖啡相提並論。


總結

  • 水洗處理法是肯亞咖啡的主流方法,提供明亮、乾淨且層次豐富的風味,且品質穩定。

  • 日曬處理法則較少見,多用於次級或未成熟咖啡,風味較重,穩定性較差。

 

選擇水洗處理的肯亞咖啡,更能展現這片非洲土地獨特的風味與精緻感,是精品咖啡愛好者首選。

肯亞咖啡的名氣悠久且深遠,早在30多年前,好萊塢經典電影《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便選擇在肯亞取材取景,將這片壯麗土地的自然美景與咖啡種植文化呈現給全世界。電影由影后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飾演一位作家兼咖啡種植園主,雖然劇情結局帶有悲情色彩,但片中展現的廣闊草原、壯麗夕陽和豐饒的咖啡園風光,深深烙印觀眾心中。

《走出非洲》不僅是一部動人心弦的愛情與冒險故事,更成功地將肯亞咖啡的獨特魅力與非洲大地的自然風光推向國際舞台。該片共獲得28個電影獎項,其中包括7座奧斯卡金像獎,這不僅彰顯了影片的藝術成就,也讓肯亞咖啡與其產地聲名大噪,吸引全球旅人與咖啡愛好者前往一探究竟。

 

如今,肯亞不僅以優質咖啡豆聞名,還因為這部經典電影的加持,成為世界各地旅客心中夢想的旅行勝地。來肯亞,不只是品嘗香醇咖啡,更能親眼目睹《走出非洲》中的自然美景,感受那片孕育出頂級咖啡豆的壯麗草原與迷人風情。

▲《遠離非洲》(英語:Out of Africa)是1985年出品的一部美國電影

電影《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改編自丹麥女作家凱倫·白烈森(Karen Blixen,筆名Isak Dinesen)的自傳及其他相關資料,故事背景設定於1914年至1931年間。影片描述女主角凱倫從歐洲遠赴當時的英國殖民地肯亞,開始她在非洲的生活與經歷。

在肯亞,她安家立業,經營咖啡種植園,期間經歷婚姻的甜蜜與破裂。隨著生活的起伏,她遇見並愛上獵人丹尼斯·芬奇·哈特利(Denys Finch Hatton),兩人展開一段深刻而複雜的感情關係。電影細膩描繪凱倫與丹尼斯之間的浪漫與矛盾,同時也展現了當時肯亞壯麗的自然風光及殖民地社會的種種變遷。

 

最終,凱倫離開非洲,返回歐洲,結束了這段充滿激情與挑戰的人生旅程。《走出非洲》不僅是一部動人的愛情史詩,也是一幅生動描繪非洲殖民時代風貌的畫卷,讓觀眾得以透過她的視角,感受肯亞的自然美景和歷史背景。

不妨趁著動物大遷徙的夏季,跟著佳繽達人一起前往肯亞,探索非洲野生動物的奇幻世界。

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您將有機會親眼目睹只有在Discovery頻道才能看到的壯觀景象——成群的角馬、斑馬與其他動物進行年度大遷徙,數以萬計的野生動物在遼闊草原上奔馳,氣勢磅礡,讓人震撼不已。

接著到【薩布魯國家公園(Samburu National Reserve)】,這裡是觀察野生動物的絕佳場域。您可以看到小象伸長鼻子撒嬌依偎大象媽媽的溫馨畫面;比樹還高的長頸鹿排排隊悠然漫步;還有花豹慵懶地躲在樹蔭下打盹,展現非洲草原的自然生態與動物們的日常生活。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Lake Nakuru National Park)】則是觀賞紅鶴的絕佳地點。成千上萬隻鮮紅色的「交阿卡」紅鶴群聚湖畔,當牠們振翅飛翔時,形成壯麗的180度直線陣型,景象可愛且震撼,絕對讓您的相機快門按不停。

準備好您的墨鏡和草帽,來肯亞大草原上悠閒坐下,一邊品嘗香醇肯亞咖啡,一邊欣賞野生動物的自由奔放。這份自在與美好,將成為您難忘的旅遊回憶。


 

相關行程:

肯亞與動物有約10天(卡達航空)

《品保優旅選》肯亞與動物有約10天(阿聯酋航空)

肯亞、坦尚尼亞草原遊獵13天

來電洽詢讓我們為您介紹更多的肯亞:(02)8772-4126